5/20/2005

DVD可以給國片更多

最近看了幾部中影發行的經典國片DVD,過去國片溫馨的劇情及懷舊的氣氛都讓我回味不已,但我覺得不管是中影或是其他國片影碟發行商,如豪客、群體所發行的DVD,其製作品質,還有很大的改進加強空間。

首先,大部分國片DVD沒有具備可開關的獨立字幕軌,電影的字幕如戲院播放的版本一樣,一排中文和一排英文黏死在影片上,這在欣賞電影時是很惱人的事,畢竟很少有人可以在欣賞電影之餘,還能夠自然而然學習兩種語言,反倒是那兩排字幕佔掉影片下半部一大空間,形成視覺上的障礙;加上膠片難免因為刮傷磨損影響畫質,字幕也連帶地模糊不清。我覺得應以未加字幕的電影拷貝作為母片,另製作多語言的字幕軌,這樣才能發揮字幕幫助觀眾欣賞電影中精彩對白的功效,而不是淪為礙眼的瑕疵。

另外,DVD影碟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可包含電影相關資料的收集展示,常稱作特別收錄或幕後花絮,內容可能是預告片、電影工作者的訪談片段及演員的生平簡介;而多聲軌的特性,可放入導演或學者的隨片講評。這些額外收錄,不但是電影研究者的寶貴資料,更重要的是其拉近了電影工作者與觀眾的距離,建立了一個單向的溝通管道,讓觀眾有機會更深入瞭解電影文本及電影工作者的製作動機,這無疑是DVD才具有的獨特寶貴資產。

然而在這批經典國片DVD裡,除了影片本身外就一無所有。在大多數人將國片與難看和看不懂劃上等號,進而漠視本土電影一切發展的今天,或許可以藉由幕後收錄讓觀眾瞭解電影工作者的創意發想,就算不一定能獲得認同與欣賞,至少可以減輕觀眾搞不懂這部片在搞什麼鬼的焦慮,放棄此一溝通管道,無疑是件很可惜的事。

由於自己是電影DVD的收藏者,在尋寶的過程中,我覺得一家美國發行商Criterion的發行理念可以作為國內發行商的針砭。此家公司原本是Voyager公司的一個部門,由於過去VoyagerJanus Films建立過合作關係,而Janus Films從1950年代起便是許多外國及藝術片的發行商,因此Criterion一直是外國和藝術片影碟的主要發行者(註)。

Criterion從營運開始就致力於發行最好的版本,以呈現電影最完美的一面為理想,不惜花大錢用數位修復技術,讓損傷的老片,也能在DVD中保有最清晰完整的畫面;而其堅持發行未剪的版本及保持原始劇院比例,實現了導演意圖讓觀眾看到的影像;隨片講評也是Criterion在發行LD時就有的產物,每支DVD裡都附有精美的小冊子,收錄評論家或學者對電影的評論。因此對收藏者而言,Criterion正如其名,成為判斷影碟好壞的標準。Criterion不只是重要電影的收藏,且是收藏的終極展示者,讓電影彷彿有生命般地貼近觀眾,訴說著更多關於自己的二三事。

因此,中影及國內DVD影碟製造商應該要善加利用DVD的特性,為國片及相關資料的保存及發揚達到加分的作用,若只是將它視為儲存的媒介,未免大才小用,過於可惜了。


註:參考 Kendrick, James. "What is the Criterion?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as an Archive of Film as Culture." 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. Englewood: Summer 2001. Vol. 53, Iss. 2/3; p. 124.

沒有留言: